亲家交往的潜规则:三多、两平、一少
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1:53    点击次数:52

结亲如结义,两家莫生气。

一个大家庭里,亲家关系好了,儿女和女婿、儿媳都好了。

我们做老人的,不要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,不顾及别人的感受,更不要拆散了子女的缘分。

看似很平常的亲家交往,其实有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,别知道太少。

把规则总结起来,就是:三多、两平、一少。

图片

01

亲家交往,你的礼数,比对方多。

农村有句俗语:“柴米夫妻,酒肉朋友,盒子亲家。”

古人送礼,多半是酥饼、鸡蛋、猪肉等,还用盒子装起来。

送礼的时候,几个盒子堆起来,用扁担挑着,显得非常客套。看盒子的数量,高度,就能够判断礼的大小。

亲家交往,礼尚往来是不可少的。红白喜事,过年过节,都涉及到送礼。

聪明的人,在送礼的时候,都会比对方多一点点。在我的老家,不仅会送礼,还会回礼。送礼比对方多,就“添喜”。

因此,“三多”,就指礼数多。

其一,送礼的次数多,常来常往。

人与人的关系,你不来,我不往,慢慢就淡化了。

多送礼,这联系就多了,大家也互通有无,体现一家亲。

在我的老家,亲家之间除了节日会一起聚一聚,互相拜年,还在家里出新米、扯花生、做豆腐等时候,会送一些过去。有好事,大家一起分享。

其二,回礼的价值多,亦是照顾。

对方送礼来了,你接受了。但是你不要让人空手回家,应该送一些礼物,作为回礼。

回礼是很讲究的,也是对穷亲家的一种帮助。

比方说,过年的时候,农村的亲家带来一些腊肉;城里的亲家知道对方穷,就回了一个大红包。红包里的钱,可以买到两倍的腊肉。

对于穷亲家,尽量回一些很实用的东西,也算是帮助对方了。

其三,彩礼的人情多,不去攀比。

彩礼是亲家最关注的东西。但是对于思想开通的人来说,就不是问题了。

彩礼本来是礼数,不是非要几十万,展示给他人看。

一些女方家庭,看男方给了几万彩礼,就在增加一两万,回给小两口。女人也是想办法贴补小两口。

彩礼不要多,只要礼数到了就行,那么小年轻结婚,就障碍少了。大家办理婚宴,非常容易。

生活在礼仪之邦,我们要打造礼仪之家。

图片

02

晚辈面前,你的水碗,尽量端平。

现在,家家户户都是一两个孩子。

孩子长大了,结婚了,还会持续关注。老人带娃是普遍现象了。一些老人退休了,还去给子女家做保姆呢。

大家也思想开明了,很多女方的父母,也会去带娃。外孙和孙子,都是自己人。

在几代人都互帮互助的时代,亲家应该怎么做,才不会“好心办坏事”呢?那就是把一碗水端平了。

第一,对儿媳女婿、儿女,都一样关爱。

父母都有一种本性:护短。

子女结婚之后,父母的本性频繁冒出来,儿媳女婿就会被当成“外人”,让大家都难受。

聪明的父母懂得,心疼媳妇比心疼儿子更好,女婿也是半个儿。

儿女和父母是血脉关系,就算彼此掐一掐,也不会断交。儿媳女婿不一样,他们是外来的人,若和老人谈不来,还被排挤,就真的断交了。

把儿媳女婿当成自己人,多去爱。那么儿女的小家庭会变好,关系好处理。同时,儿媳女婿是亲家的子女,得到了关照之后,亲家也会觉得欣慰。

家庭内部的关系,都是扯不清的关系,互相牵连着。千万不要总是护短。

第二,对外孙、孙子,都一样爱。

从传统来说,外婆外公是不要去带娃的。

女儿,也是泼出去的水,回娘家就是做客。

现在不一样了,儿女都是传后人。那就意味着,外孙、孙子都是后代,都要被老人厚爱。

事实上,也有很多外公外婆去带娃。尤其是只有女儿的家庭。

作为亲家,在带娃上也不要争,服从儿女的安排就好了。

真正为了子女好,就心态放平,真情做平,钱财分平。

图片

03

从今往后,你的计较,越来越少。

《抱朴子》有云:“道乖者,不以咫尺为近。”

也就是说,亲家关系再好,也要有一定的距离。

这空间距离,是固定的。有的亲家,就是同村的人,或者在一个小区里住。

真正要注意的是,凡事都有分寸感,不要纠缠不清。

亲家在一起,总是有各种麻烦,也会听到闲言碎语。但是我们计较一定要少。你的不在乎,就是对方的自在。

有一位皇帝,把女儿嫁给了大臣的儿子。

女儿和爱人吵架,皇帝不计较,说:“不痴不聋,不做家翁。”

亲家,少计较,就是放过了对方,也给自己松绑了。鸡毛蒜皮的事情,拿起来是破事,放下来,都无事。

图片

04

亲家关系,是很特殊的关系。

没有血脉,但又常来常往,还牵涉到利益。

可以是跨越几个省的相见,可以是隔壁邻居,还可以是一个单位的员工。

亲家关系的处理,其根本是为了儿女好。而处理的方法,不是直接对自己的儿女好,而是对亲家的儿女好。

儿女儿媳女婿都是一家人,但最关键时候,又分出彼此,内外。

做亲家的,要把人情用到恰好,带着积极付出的想法去做。

大家都是付出者,大家都是受益者。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